2021/2022年度各學習領域及科組名單
(一) 中國語文教育
陳燕瓊 (科主任) |
周子嘉 |
鍾志雄 |
江煥芝 |
梁可欣 |
麥菊韵 |
伍億浩 |
譚小淇(副科主任) |
黃玉霞 |
杜展周 |
陳健邦 |
陳釧華 |
黃婉柔 |
(二) 英國語文教育
黃凱欣(科主任) |
陳嘉怡 |
劉嘉怡 |
李詠恩 |
鍾佩詩 |
唐雅莊 |
黃惠貞 |
黃偉文 |
馬莉安 (副科主任) |
麥以琳 |
黃達 |
顏嘉銘 |
黃嘉欣 |
Marvin Wallace |
(三) 數學教育
黃偉君(科主任) |
周俊輝 |
何玉娟 |
麥德儀 |
王洛希 |
曹凱文 |
盧致樂 |
吳文俊 |
黃慶璋(副科主任) |
(四) 通識教育/公民與社會發展
黄振邦(科主任) |
黃雅媚 |
任顓瑩 |
林家榮 |
葉倖秀 |
羅浩倫(副科主任) |
(五) 科學教育 統籌:冼萬勝
綜合科學
林凱欣(科主任) |
李國樺 |
吳家偉 |
尹志豪 |
梁淑雯 |
物理
陳凱詩(科主任) |
吳家偉 |
生物
冼萬勝(科主任) |
梁淑雯 |
李國樺 |
化學
尹志豪(科主任) |
林凱欣 |
STEM
陳凱詩(科主任) |
李國樺 |
余維康 |
柯重廷 |
(六) 科技教育 統籌:鄭惠雯
電腦
鄭惠雯(科主任) |
吳卓然 |
陳淦龍 |
余維康 |
柯重廷 |
(七)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統籌:蕭慰強
中國歷史
蕭慰強(科主任) |
李耀文 |
黃雅媚 |
歷史
洪昭隆(科主任) |
葉倖秀 |
杜展周 |
邵栢漢 |
地理
袁施琪(科主任) |
陳婉婷 |
經濟
盧鏡鴻(科主任) |
旅遊與款待
黃振邦(科主任) |
葉倖秀 |
生活與社會
羅浩倫(科主任) |
黃雅媚 |
梁利誠 |
林家榮 |
任顓瑩 |
(八) 宗教/倫理
文麗逑(科主任) |
胡念恩 |
利詩雅 |
盧鏡鴻 |
任顓瑩 |
(九) 藝術教育 統籌:柯一利
視覺藝術
柯一利(科主任) |
趙堅恆 |
音樂
文浩然(科主任) |
綜合藝術
羅浩倫(統籌) |
陳淦龍 周子嘉 |
(十) 體育
沈達明(科主任) |
彭振輝 |
林靜雯 |
邵栢漢 |
(十一)日文
袁施琪(統籌) |
陳釧華 |
本校共有30個空調正規課室,18個特別室和1個學生活動中心。每個課室及特別室均配備電子白板、LCD投影器及投影器螢幕、電腦設備及擴音器等器材,供教學用途。
18個特別室包括兩間綜合科學室、生物室、物理室、化學室、音樂室、視覺藝術室、STEM創客室、人文室、資訊科技自學中心、多媒體學習中心、電腦室、英語角、宗教室、兩個學生輔導室、Band房、圖書館。而學生活動中心更建設了小舞台,方便老師教學及推行特別活動。學校亦已增設學生貯物櫃,方便學生使用。
我們相信本校每位學生均是獨特和可塑造的。經過學校的悉心教育,他們得以養成「培聖人」的獨特素質:
「勤奮、負責、整潔、守規、環保」
勤奮: 努力學習、積極進取、永不言棄;
負責: 願承擔,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肯付出,為公益而捨棄私利,做事認真;
整潔: 衣履整齊,做事有條理;
守規: 尊重並遵守社會法律及倫理規則,行為正直;
環保: 愛護環境,保育生態;儉樸生活,欣賞感恩。
2022-2023年度的班級組織
級別 |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總數 |
教育局核准 開班數目 |
4 |
4 |
4 |
4 |
4 |
4 |
24 |
實際數目* |
5 |
5 |
5 |
5 |
5 |
5 |
30 |
* 本校自2010-2011年度開始實施「小班教學」政策。
2022-2023年度的開設科目
班級 科目 |
中一 |
中二 |
中三 |
中四 |
中五 |
中六 |
中國語文 |
◆ |
◆ |
◆ |
◆ |
◆ |
◆ |
英國語文 |
◆ |
◆ |
◆ |
◆ |
◆ |
◆ |
普通數學 |
◆ |
◆ |
◆ |
◆ |
◆ |
◆ |
生活與社會 |
◆ |
◆ |
◆ |
|
||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
◆ |
◆ |
|
|||
通識教育 |
◆ |
|||||
綜合科學 |
◆ |
◆ |
|
|||
物理 |
◆ |
※ |
※ |
※ |
||
化學 |
◆ |
※ |
※ |
※ |
||
生物 |
◆ |
※ |
※ |
※ |
||
中國歷史 |
◆ |
◆ |
◆ |
※ |
※ |
※ |
經濟 |
※ |
※ |
※ |
|||
地理 |
◆ |
◆ |
◆ |
※ |
※ |
※ |
歷史 |
◆ |
◆ |
◆ |
※ |
※ |
※ |
旅遊及款待 |
※ |
※ |
※ |
|||
倫理及宗教 |
※ |
※ |
※ |
|||
宗教及倫理 |
◆ |
◆ |
◆ |
◆ |
◆ |
◆ |
資訊及通訊科技 |
◆ |
◆ |
◆ |
※ |
※ |
※ |
視覺藝術 |
◆ |
◆ |
◆ |
※ |
※ |
※ |
體育 |
◆ |
◆ |
◆ |
※◆ |
※◆ |
※◆ |
日文 |
※ |
※ |
※ |
|||
數學延伸單元II |
※ | ※ | ※ | |||
音樂 |
◆ |
◆ |
◆ |
|
|
|
綜合藝術 |
◆ |
|
|
|||
STEM |
◆ |
◆ |
|
|
◆ 有該符號者為必修科目 ※ 有該符號者為選修科目
「明德至善」
本校校訓「明德至善」,摘自《四書》之《大學》。其原文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德」,即人與生俱來靈明不昧的天性,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其高潔雅淨有如一面不染點塵的明鏡。憑此天性,世間一切真是、真非、真惡,可昭然辨明。「至善」,乃事理當然之極致,即人生品格已臻完美無瑕的至高境界。而英譯校訓EXCELSIOR是拉丁文,有著「更佳、更高、更完善」的意思。
本校所以採「明德至善」此四字作為校訓,目的在希望同學好好認識人類與生俱來,屬於自我,最可寶貴的「明德」。然後,以此作為起點,認真學習,謹慎修養,求品格之日有進境。如此,雖則社會因物質進步而人的欲望日趨強烈,學校教導學生要有所守、有所持,提點學生不論在家庭、學校或社會中都要做到最好,並謹慎地知所取捨,遷善遠惡,以求在學識及修養方面皆有進益,成為貢獻社會的良好公民。
校長的話2021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新學年伊始,衷心祝願大家有美好和豐碩的一年,在品德、智慧和知識上與日俱長,在生活裡充滿上主所賜的平安與喜樂!
今年學校以天主教教育五個核心價值之《生命》為主題,希望大家能重視生命、欣賞生命、珍惜生命和熱愛生命。
還記得開學祈禱會上,我以《生命是尊貴和獨特的》為題,與大家分享收銀機能以大數據的影像來辨認錢幣,各位同學只要留心自己成長的一點一滴,也能擁有大數據的資訊來探索自己、認清自己。連錢幣都能被辨認出是獨特、尊貴和具有價值的,更可況是人呢!我們每一位都是獨特和尊貴,值得被尊重的。
今年暑假,香港運動員在東京奧運會中的傑出色表現激勵了全港巿民。不論是最後取得金牌的張家朗或是最後只能屈居第四名的輪椅團體劍擊隊運動員余翠怡,都讓我們肯定:「只要堅持,甚麼事情都可以發生。」他們都在只差一分就輸掉賽事的嚴竣形勢下,當承受著沉重壓力的時候,仍能保持最佳的狀態,專注打好了每一劍,一分一分的追上去。我懇請同學以他們作為典範,專注學習,迎難而上,一步一步的向目標邁進。
兩位傷殘運動員的說話十分值得我們反思:11歲患骨癌後截肢的余翠怡在落後37比40時坦言曾有放棄念頭,她說:「但上到場,無論多怕,多想放棄,都要堅持。比賽和生活上其他困難都一樣,放棄很易,堅持很難。然而,堅持了,結果未必如你所願,但都值得回味。」10歲的時候因一次火車意外失去雙手,最後決定用口持球拍,用腳拋球發球的埃及傷殘乒乓球名將,伊巴謙哈馬杜(Ibrahim Hamato)接受訪問時說:「所謂的缺陷不是失去手或腳,而是缺少一份堅持去做你想做的事。」
今年我送了印上耶穌在山中聖訓講論的真福八端咭給大家:「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温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飢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到飽飫;憐憫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心裏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這八端真福的要求就是生命的圓滿和豐盛,是極高生活的準繩和標準,為平凡人來說,實在是不可能(impossible)達致的要求,但是不可能仍然是有可能的(I’m possible!)。
雖然我們是健全人士,無須面對他們身體殘障的限制,但他們那份永不說不(Never Say Never Again)的精神,以沒有什麼是不可能(Nothing Is Impossible)的心態,努力不懈,建立良好的價值觀,不斷成長。
我們能辨認出我們每個人,你和我的生命也是獨特、尊貴和值得被尊重的嗎?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源於天主的創造,天主賦予每個生命「自由意志」,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並應為所選擇的承擔責任。當人有選擇的自由,就自然能活出獨特個性。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要願意為所選擇的承擔後果和責任,願意承擔責任的就值得被尊重。
期望各位能訂好今年的目標,努力以真福八端的準繩,活出生命的尊貴和獨特,讓我們努力邁向更璀璨的人生。
郭富華校長
2021年9月
——————————————————————————————————————————————————————————————————————————————————————————
校長的話2020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
迎接新學年,先祝大家身心康泰,精神飽滿!
過去一年,我們經歷了極度艱難的學年,除了社會事件,新冠肺炎疫情更令學校長期停課,我們面對了前所未有的教育新挑戰。
早前因著疫情學校已停課了一段頗長的時間,到了今天新學年開始的日子,又因疫情第三波,使同學們仍無法返回學校進行實體上課。有見及此,學校計劃以實時網課代替面授課堂,並盡量維持正常的學習節奏,務求更全面照顧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需要,我們亦預料這情況可能會維持一段頗長時間。
面對前所未有的教育新常態,老師、學生和家長們都承受極大壓力。然而,透過網絡學習,其學習的成效,實在有賴同學們的自律和自主性。
各位同學,我深信如果你們能做好以下五項要求,你們的學習就不會受任何外在環境所影響了。
1)作息有序:戒除夜訓習慣,定時睡覺,定時起床,定時飲食。
2)恆常運動:每星期最少兩次,每次最少30分鐘,進行能提高心率至每分鐘130下的運動。
3)自律自主:躲避誘惑,專心上課,主動預習,按時完成家課,定期溫習。
4)主動發問:積極回應老師課堂提問,遇有不明白要主動發問。學會發問,才能掌握學問。
5)訂立目標:最後,亦是最重要的,要對自己的學習有期望、有要求,為自己訂下進步的目標。
今年開學第二天的早會,我同大家分享了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 3:1-9,內容如下:
「其實,阿頗羅算什麼?保祿算什麼?不過只是僕役,使你們獲得信仰,每人照主所指派的而工作:我栽種,阿頗羅澆灌,然而使之生長的,卻是天主。可見,栽種的不算什麼,澆灌的也不算什麼,只在那使之生長的天主。所以栽種的和澆灌的原是一事,不過各人將要按自己的勞苦領受自己的賞報。我們原是天主的助手,你們是天主的莊田,是天主的建築物。」
同學們!其實你們的學習也是如此。
老師就好像經文中提及的栽種者、澆灌者。然而,使植物生長的,或使你好好學習的,卻是天主,即在你心中的天主聖神。
因此,老師講授學科知識,給你們功課,擬定考試試題,都不算什麼。其實,能使學習有所成效的卻是同學,你自己!
保祿宗徒說:「人將要按自己的勞苦領受自己的賞報。」同樣地,同學們也將要按自己的付出或努力,領受自己應有的成績。
老師原只是學習的助手,同學才是「學習的主人」!
同學們!你們是天主的莊田,是天主的建築物。只要你願意,天主聖神就會賜給你聖神的智慧,去學董各科各樣的知識。
最後,雖然疫情迫使人與人之間保持社交距離,減少接觸,但我和老師們的心卻時常掛念同學,疫情無阻我和老師們的教學熱情。
我期望每位同學都能突破網絡的障礙和限制,做自己學習的主人,努力充實自己,裝備自己,為自己的成長和未來作最好的準備!
讓我們為這個新學年祈禱:
願這個疫情早日減退!
願上主祝福你們,保護你們!
願上主的慈顏光照你們,仁慈對待你們!
願上主轉面垂顧你們,賜你們平安!
(戶6:24-26)
郭富華校長
二零二零年九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長的話2019
各位同學,大家好!新學年又開始了,大家準備好開學的心情嗎?這個暑假我特別掛念你們,特別擔心你們,我在想你們在這個暑假過得怎麼樣?做了些什麼事情?過得充實嗎?有意義嗎?
你們感到「安全」嗎?為何感到「不安全」?因為感受不到「愛」?沒有愛地方何來安全感?
什麼是愛?
《格林多前書》13章,保祿宗徒說:
『我若能說人間的語言,和能說天使的語言;但我若沒有愛,我就成了個發聲的鑼,或發響的鈸。』
『我若有先知之恩,又明白一切奧秘和各種知識;我若有全備的信心,甚至能移山;但我若沒有愛,我什麼也不算。』
『我若把我所有的財產全施捨了,我若捨身投火被焚;但我若沒有愛,為我毫無益處。』
『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愛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不作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卻與真理同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愛永存不朽,而先知之恩,終必消失;語言之恩,終必停止;知識之恩,終必消逝。』
學校是一個怎麼的地方?
學校是一個「安全」的地方讓學生「學習」和「成長」;是年輕人的「第二個家」。
校園裡要有「愛」和「溫暖」、「包容」和「體諒」。
學校亦是年輕人在踏足社會前的一個「訓練場」。這裡「容許」學生「犯錯誤」;這裡「鼓勵」學生「嘗試」;這裡「讚賞」「表現優異」的學生;也「接納」「力有不逮」的學生。
不論今天我們所面對的環境是怎麼的混亂、不和、撕裂、對立、仇恨、敵對……也好。我希望學校是一個充滿「愛」的地方,讓同學感受到「被愛」和「被尊重」,從而學生能有能力「去愛」和「去尊重所有人」。
『願上主祝福你,保護你;願上主的慈顏光照你,仁慈待你。願上主轉面垂顧你,賜你平安。』(戶 6:24-26)我們就是需要這份來自天主的祝福和眷顧,也願這份平安的祝福臨於我們每一位和我們的社會。
主佑!
郭富華校長
2019年9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長的話2018
辦學簡史及宗旨
天主教培聖中學於1963年創辦,早年在九龍塘牛津道校舍上課,1992年遷入元朗天水圍,並由原來的男校轉制為男女校。本校是一所天主教教區主辦的學校,以天主教教育理想及學生為中心的原則,致力提供優質教育。本校以「明德至善」為校訓,鼓勵學生在品德及學業上追求卓越,並通過宗教教育,弘揚基督精神,引領學生愛主愛人。本校以嚴謹校規,培養學生自律守規,並積極推動公民教育及社區服務,以培養學生成為良好公民。本校致力為學生提供理想學習環境,以使其勤奮好學、獨立思考、發展潛能,迎接未來生活挑戰,邁向積極人生。
創校意旨
本校的創立是秉承當年白英奇主教的意旨,在香港教區內創辨一所純粹的中文中學,以教育中國青年。是故,本校創立於一九六三年之時,乃隸屬於香港天主教教區轄下,而由政府津貼之唯一中文男校。其時,教區其他中學如高主教書院、聖貞德書院、西貢崇真中學、南華中學等,多為私立中學。
創校教育方針
本校首任校長李耀波先生本著一貫中文中學辦學方針,以純樸校風教導學生進德修業,務使學生能「博學於文」、「約之以禮」,養成崇高之人格,並以此為進德修業之階模,使學生畢後能貢獻其能力,造福社會人群。為此,學校之訓導方針著重品德之陶冶、理性之啟發及透過導師的潛移默化,培育學生充滿愛、美、笑和力的生活,養成具有禮、義、廉、恥的品德,並具有樂羣、善羣和愛羣的德性。
(詳見於一九六三至一九六八年校刊創刊辭及訓導方針。)
本校2A班陳政廉、張嘉文、2B班陳曉潁、黎詠芝、蘇東生和施凱頤於2013年4月17日參與教育局外籍英語教師及科學組所舉辦”Science On Stage – Drama Competition 2012/13”, 同學在過程中表現積極投入,參賽經驗除有助增加他們對英語及科學的興趣外,亦令他們面對觀眾的自信提升不少。
升學及就業輔導組「亦師亦友」職業指導活動──與李玉棠醫生會面
本校升學及就業輔導組於5月10日(星期五)舉辦「亦師亦友」與李玉棠醫生會面活動。是次活動邀請到校友李玉棠醫生為中五級同學講解醫護行業的發展。同學有機會親身到李醫生位於中環的醫務所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