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目標
1. 加強學術的氛圍,協助建立綜合學術型學校的形象。
2. 培養學生能對不同的議題作多角度思考,理性分析問題。
3. 提升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創意、溝通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4. 令學生懂得尊重不同觀點,並學習如何處理衝突。
5. 促進學生對全球化的理解和預備。
比賽及活動花絮
2013-2014
第二屆新視野專題研習報告比賽 從何東花園探討政府對保育私人物業的不足之處 |
高中組非文字報告最佳報告獎 |
探討快餐店的食物來源和食物安全 -以「麥當勞」為研究對象 |
初中組文字報告冠軍 |
Samsung Solve For Tomorrow智創綠色未來全港學界環保創意比賽 |
中學組最後20強 |
第八屆DV 頭青年社會觀察行動愛回家短片拍攝比賽 |
中學組最後十強及 入圍嘉許 |
第八屆DV 頭青年社會觀察行動愛回家短片拍攝比賽 |
中學組最後十強及 入圍嘉許 |
2014-2015
第九屆DV頭青年社會觀察行動 「社區」短片比賽 (新青年論壇及公民教育委員會主辦) |
中學組冠軍 |
通識漫畫徵文比賽 (香港電台主辦) |
積極參與銅獎(36人) |
2015-2016
「惜物減廢」環保錄像短片創作比賽參與項目 |
中學組榮譽獎 |
聯校通識學生活動 之 「家‧多一點愛」 話劇創作比賽(香港電台主辦) |
中學組季軍 |
通識漫畫徵文比賽 (香港電台主辦) |
積極參與銀獎(152人) |
「惜物減廢」環保錄像短片創作比賽中學組榮譽獎
「天天有衣食」
![]() |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gcVsEuLQQ
「家‧多一點愛」 話劇創作比賽
![]() |
![]() |
在假日,母女二人騰出時間與在外地的父親進行視像通話。 |
天主教培聖中學代表聆聽評判的評語。 |
![]() |
|
學生分享得獎喜悅 |
2016-2017
比賽/項目 |
主辦單位 |
獲得獎項 |
「Think More主題公園」設計比賽 |
香港賽馬會及春田花花教育基金 |
冠軍及快樂低碳大獎 |
第七屆DV頭青年社會觀察行動 「我城」短片比賽 |
新青年論壇及公民教育委員會主辦 |
中學組冠軍 |
第一屆通識微電影比賽 |
家庭學習協會及香港樹仁大學會主辦 |
「最佳通識意念獎」及競賽組「優異獎」 |
Youth創意種子Keep Rolling!2013數碼短片創作比賽 |
香港浸會大學 |
「評委特別獎 (紀錄片)」 |
「第八屆傳媒初體驗計劃」 |
香港電台教育電視部 |
優異獎 |
特約人物專訪: 毛孟靜議員 黃毓民議員 黃金寶先生 |
香港電台 《Press Teen》 |
專題訪問 |
2017-2018
比賽/項目 |
主辦單位 |
獲得獎項 |
通識漫畫徵文比賽 |
香港電台 |
積極參與銅獎 |
生態電影創作比賽 |
生態電影創作比賽-傑出獎 |
2018-2019
比賽/項目 |
主辦單位 |
獲得獎項 |
傳媒初體驗《長幼共融》高中錄像組比賽 |
香港電台 |
入圍獎項 |
智慧城市專題研習計劃2018/19」 高中組-「智慧香港創明天」 |
教育局 |
/ |
美荷樓香港精神學習計劃2018/2019「兩代情」徵文比賽 |
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 |
/ |
通識漫畫徵文比賽 |
香港電台 |
/ |
本科邀請了香港性文化協會為中四級舉行週會講座。為配合個人成長學人際關係單元,講題設定為「青少年性困惑」。是次講座透過真實個案及相關數據,探討「性」對青少年造成的各種挑戰,以及兩性關係的發展,啟發學生培養正確的性知識和觀念。學生均能踴躍參與其中,並能以多角度思考這爭議性議題。
本科為中二級(共有32位)學生舉辦了灣仔社區導賞活動。是次活動由聖雅各福群會香港故事館主辦,期望學生透過導賞員訴說往昔的民間流傳故事,探索都市傳說與灣仔歷史和城市變遷,認識可持續發展及都市保育概念。學生於活動中表現踴躍。
5A、5C、5E、6E班共約40位學生安排參觀立法會,是次活動由立法會秘書處為學生安排教育導賞,從而提高學生對立法機關的組成及工作有進一步認識。適逢當天為立法會例會,學生能於客席參觀及聆聽會議情況,觀賞議案辯論或質詢環節等程序。而學生亦有幸見到多位議員及記者採訪情況,增添活動趣味。是次活動確實增加學生對香港立法機關的知識。
本科聯同視藝科帶領中四及中五級學生(40位)參加大潭生態考察活動。是次活動由香港大學與環境保護署合辦之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主辦,主題為「大潭生態遊蹤」。活動旨在讓學生在漫遊大潭水塘的同時,認識香港島郊野公園內的生物多樣性,了解香港的野生動植物、其生境及受到的威脅。沿着導賞路線從歷史遺跡及水塘學習香港的歷史,欣賞香港的自然環境,從而提高對環境保護的意識。整項活動學生表現投入,願意用心聆聽導賞員講解活動內容。
本科聯同視藝科帶領中四及中五級學生(40位)參加大潭生態考察活動。是次活動由香港大學與環境保護署合辦之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主辦,主題為「大潭生態遊蹤」。活動旨在讓學生在漫遊大潭水塘的同時,認識香港島郊野公園內的生物多樣性,了解香港的野生動植物、其生境及受到的威脅。沿着導賞路線從歷史遺跡及水塘學習香港的歷史,欣賞香港的自然環境,從而提高對環境保護的意識。整項活動學生表現投入,願意用心聆聽導賞員講解活動內容。
本科邀請了香港報業評議會為中六級(6A及6C班)舉行傳媒講座。為配合今日香港單元,講題設定為「傳媒監察政府的角色」,並請來資深傳媒人,前《新報》社長兼總編輯楊金權先生主講。是次講座楊先生分享多年從事傳媒工作的經驗,並親述作為傳媒人在監察政府上所起的功用。讓學生更了解傳媒在當中所扮演的角色,亦了解到新聞自由、編輯自主、言論自由等在香港的情況。
本科邀請了香港天文台為中一級舉行週會講座。為配合初中能源科技與環境課題,講題設定為「全球暖化」。是次講座由香港天文台的氣象專業人員主講,旨在增加學生對氣候變化的認識和關注,透過講解氣候變化的科學基礎知識,氣候變化的影響,提升學生對相關課題的關注,了解個人應採取那些行動,以減緩氣候變化。
本科邀請了環保觸覺為中五級舉行週會講座,講題為「機場第三條跑道對香港的環境影響」。是次講座內容相當豐富,包括機場第三條跑道(三跑)工程計劃簡介。亦探討三跑對白海豚生態、空氣、碳排放及飛機噪音的影響。講者亦有提及香港的航道、空域、空牆及與珠三角其他機場的關係。學生在開放討論「到底香港是否需要第三條跑道?」環節亦有積極表現。是次活動有助學生了解經濟與環保可持續發展課題,對同學有所卑益。
本科邀請了環保觸覺為中二級舉行週會講座,講題為「綠色生活與廢物管理。」是次講座旨有探討本港環境問題,讓學生了解全球暖化與減「碳」的關係,並期望學生能展開綠色生活「7R」,了解本港廢物管理和應用。
馬來西亞朝聖及社區文化考察團
為配合本校宗教德育組「愛德精神」及通識教育科、歷史科「擴闊學生視野」的理念,本科進行了六天的跨科組合辦的馬來西亞朝聖及社區文化考察團。 是次考察團由蕭思銓校長及本校三位老師(李耀文、胡念恩、謝雪貞老師)為領隊,帶領中一、中三及中四(共34)位學生,到當地進行參觀及交流。"呵呵呵,來學通識吧!"
"呵呵呵,來學通識吧!"
"呵呵呵,來學通識吧!"
"呵呵呵,來學通識吧!"
"呵呵呵,來學通識吧!"
"呵呵呵,來學通識吧!"